哈工大学霸家教中心以“让孩子提高、让家长放心”为服务宗旨,精选哈工大教员,提供 哈尔滨英语家教, 哈尔滨数学家教, 哈尔滨物理家教, 哈尔滨化学家教, 哈尔滨理科家教, 哈尔滨文科家教, 哈尔滨奥数家教, 哈尔滨数理化家教, 哈尔滨全科家教等一对一上门家教服务。哈工大家教中心电话:18745694632
哈工大家教中心
哈工大家教电话:
毕老师 18745694632
毕老师 
哈尔滨请家教  哈尔滨做家教  哈尔滨家教信息  哈尔滨老师信息      
    家教新闻资讯     请家教常见问题     做家教常见问题     家长加油站     家教才艺通     教学资源     家教直通车     学习宝典     学习资料     外语学习     初一试题     初三试题     中考专题     高一试题     高二试题     高三试题     高考专题
  当前位置:【哈工大思敏家教网】 → 首页家教资讯 → 浏览文章

采编:哈尔滨家教网   来源:哈工大家教中心   点击:761    发布日期:2014-06-25 00:14:00

2014年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说(续)

 

本讲教育信息

. 教学内容:

    现代文阅读解说(续)

学习目的:

1了解现代文阅读基本内容

2认识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

3把握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

[学习过程]

一、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内容

现代文阅读是语文中考的重要内容,也是学生语文复习花时最多的部分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,阅读应做到: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,理清思,理解主要内容,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”,“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等;阅读评价要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、文意把握、要点概括、内容探究、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对学生多角度、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。

例如北京市丰台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第(二)题:

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、浑厚,且颇具神秘色彩的“音乐”。然而是谁“弹奏”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?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,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天才的“演奏家”。

    科学家认为,涛声的音质取决于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。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,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,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。

    根据测算,科学家们将气泡分成大小两个种类:“大气泡”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,而“小气泡”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。科学家介绍说,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。海浪形成初期,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,当海浪下落时,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,从而形成大气泡。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,飞溅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,小气泡就此诞生。根据科学家的结论,_______________。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,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。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,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找到

    科学家认为,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,它们不仅是“大海之音”的缔造者,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。通常,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,为海洋生物提供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。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数量,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。与此同时,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,又向空气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,有助于云的形成。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,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21. 概括本文主要内容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2. 3段,加线的“它”指代什么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3. 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(    )

A. 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。

B. 大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小气泡更为激烈。

24. 根据第4段文字,概述“正反两个过程”。(限30字以内)

这道现代文阅读题紧紧扣住了新课标的要求,在“理清思,理解主要内容”——21题,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”——222323题上设题。

再如北京市2003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第(一)题:

月是故乡明

季羡林

每个人都有个故乡,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。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。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。

但是,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,未免显得有点孤单。因此,在中国古代诗文中,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,最多的是山和水,什么“山高月小”、“三潭印月”等等,不可胜数。

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。我小的时候,从来没有见过山,也不知山为何物。我曾幻想,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,顶天立地,好不威风。以后到了济南,才见到山,恍然大悟: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!因此,我在故乡望月,从来不同山联系。像苏东坡说的“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”,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。

至于水,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。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。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,虽不能像洞庭湖“八月湖水平”那样有气派,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。到了夏天,黄昏以后,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,数天上的星星。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,然后上树一摇,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,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。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,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。

到了更晚的时候,我走到坑边,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,清光四溢,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。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,但也颇而乐之,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。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,才回家睡觉。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,清光更加晶莹澄澈。第二天一早起来,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,白白地一闪光,手伸向水中,一摸就是一个蛋。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。

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,以后就离乡背井,漂泊天涯。在济南住了十多年,在北京度过四年,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,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,重又回到北京,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。在这期间,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,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。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,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,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,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,我都看到过月亮,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,我都异常喜欢。但是,看到它们,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。对比之下,无论如何我也感到,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,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。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,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。我的小月亮,我永远忘不掉你!

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,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。夸大一点说,此地有茂林修竹,绿水环流,还有几座土山,点缀其间。风光无疑是绝妙的。前几年,我从庐山休养回来,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。他看到这样的风光,慨然说:“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,还到庐山干嘛呢!”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。此地既然有山,有水,有树,有竹,有花,有鸟,每逢望3夜,一轮当空,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,上下空,一碧数顷,而且荷香远溢,宿鸟幽鸣,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。荷塘月色的奇景,就在我的窗外。不管是谁来到这里,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?

然而,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,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。见月思乡,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。思乡之病,说不上是苦是乐,其中有追忆,有惘怅,有留恋,有惋惜。流光如逝,时不再来。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。

月是故乡明,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!我怅望南天,心飞向故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1[旖旎(yǐnǐ)]柔和美丽。

2)[耄耋(màodié)]泛指老年。耄,指八九十岁的年纪;耋,指七八十岁的年纪。

3[望]夏历每月十五日。

  15. 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?请按先后顺序填写。(2分)

  16. 从全文看,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?(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。)(3分)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 17. 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。(2分)

    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 18. 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。(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、语言、写法进行评论,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。字数在150字以内。)(5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这里不仅考查了“理清思,理解主要内容”——15与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——17题,还考查了“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”——16题和18切实落实了新课标的阅读评价标准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、文意把握、要点概括、内容探究、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对学生多角度、有创意阅读的评价”。

由此,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现代文阅读,就是阅读以时间划段的白话写成的文章,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,就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选定文章设定题目的一种考查学生的题目。

二、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

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一般可分两种,一种叫做客观性试题,一种叫做主观性试题。近年

来,客观性试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;主观性试题越来越成为考查题型的主体。 

请看北京市海淀区1999年初中毕业、升学统一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第(三)题:

阅读议论文,完成35--40题。13

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,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。中国古人也发出过“学然后知不足”的感慨。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,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,疑问也就越多,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。由此可见,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。

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?

世界是发展的,知识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。一个人就算精通了一门学问,也只能是一定时间范围内领先的专家;何况即使在他精通的那门学问中,他也不可能穷尽真理,当时乃至此后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。

世界又是互相联系的,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。要想通晓一门学问,往往需要涉猎许多领域。恩格斯的《自然辩证法》是一部哲学著作,可是为了写这本书他却研究自然科学达十多年。即使这样,他还是错把鸭嘴兽当成了爬行动物,为此曾向鸭嘴兽“公开道歉”。

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充满了矛盾,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。学而后疑,疑而后学,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。然而这▲种▲人类的认知无论怎样发展,比起尚未认识的部分仍是有限的。正如庄子所说“吾生也有涯,知也无涯”。

面对着无限广阔的未知世界,我们明知学无止境,仍应不懈努力,向知识进军,向科学进军,向未来进军。

35.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选择正确的一项,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。( )

A. 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,他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阔,疑问也就越多,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。

  B. 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。

  C. 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充满了矛盾,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。

  D. 明知学无止境,仍应不懈努力,向知识进军,向科学进军,向未来进军。

36.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三个分论点。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第一个分论点。

37. 文中第4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?选择正确答案,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。( )

  A. 对比论证法   B. 比喻论证法

  C. 例证法     D. 引证法

38.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,选出对分句间关系的判断和句意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,将字母写在括号内。( )

  A. 转折关系。强调了恩格斯为写一部哲学著作而研究自然科学,从而阐明了各门类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。

  B. 转折关系。表明了恩格斯研究《自然辩证法》的原因。

  C. 条件关系。强调了研究自然科学是完成哲学著作的条件。

  D. 递进关系。强调了恩格斯为写一部哲学著作而研究自然科学,从而阐明了各门类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。

39. 结合句意解释文中划双线的词语。

  通晓:___________________ 涉猎: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40. 文中加“▲”的“这种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在这道题中,353738题都属于客观性试题,它以客观判定为标志,答题者只需在题目设定的范围内选择即可;363940则属于主观性试题,答题者必须自己按照题目要求确定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等等。

以上所说只是从试题的类型上分类,如果从语文学习的内容上分类,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则大致有:

1. 词语的考查

填空、解释,体会词语使用的优劣等等。

 2. 短语、句子与段落

考察句式比较

1比语气语调 2比强调的内容、重点 3比效果

找中心句,寻找线索句,体会重点句的作用,概括段意或层意等。 (如是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等)。

体会句子的含义

1表层和深层含义分析法 2喻体还原成本体法 3联系文章中心体会法。

3. 篇章理解

  1给出若干种说法,看是否符合原文内容或思想 要仔细辨别,认真对照原文内容。

  2归纳中心意思:通过哪件事的记叙,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活现象,赞扬或鞭挞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恶劣行径。

  3写出读后的启发、感受和收获等。

4评论人或事,对某种思想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。内容、表述方式、语言形式、乃至字数都须遵循题目的要求。

三、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

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,总有些同学感觉“没把握”,也就是说,交完试卷他只知道自己做了或者没有做题,而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对了题目。

这样的情况说明这些同学存在阅读难点,如果不能突破难点,就很难有成绩的提高。这些难点是:

  1. 看不出词语在上下文的含义和语句含义,对于语言因素的细微差异无法断定。 

  2. 陷于在新概念新知识本身上绕圈子,弄清概念本身含义,忽略了语文阅读的辨析和筛选的任务。

  3. 目光无限度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检索,不会据题干判定检索区间。 

  4. 相关背景知识欠缺,面对客观单选题无法断定正误。

  5. 语言表达欠简,面对主观性答题,不能准确简明答出。

  应该看到,现代文题材十分广泛,从表达方式看,有议论性的,有说明性的,有抒情性的,有叙述性的(包括文学作品),还有应用性的文章。出题者可以综合考查阅读能力,还可以从某一方面考查表达能力,从这些年来语文试卷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题目同现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尽管现代文多种多样,在阅读中还是有规律可循,有方法可以总结,有问题可以解决的。

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大体规律如下: 

1. 整体感知文章,抓住作者意图、观点、思路。 

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,没有整体把握的

意识,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,甚至徒劳无益。因此,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。 

  那么,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?

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,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,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,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。

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,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,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,按照一定

的思路去安排材料,这就是布局。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,而作为应试阅读的一种意识和方法就有必要了解关于结构、思路的一些词儿:如议论文的并列式、对照式、层进式、总分式,记叙文的纵式、横式、纵横交叉式,空间顺序、时间顺序。 

    中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;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。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分析。因此现代文阅读,必须理清思路,弄清作者先写什么,后写什么,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何,考虑句与句、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等。答题方法主要是寻找、归纳(概括)、运用、理解和迁移等几种。

例如现代文阅读题:

我们是一家人

    1)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,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,安个门,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。不用说,母亲坚决不同意,她最有力的话就是:我们是一家人。

  (2)当时,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,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,借居在婶婶家,但不在那儿搭伙,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。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,常在小吃店买吃的,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,这正是我最向往的。

  (3)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,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,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?见母亲摇头,我很伤心,干脆静坐示威,饿了一顿。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,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,所以也硬下心肠,准备让我碰壁,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。当晚,母亲改变初衷,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。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,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,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。

  (4)刚开始那几天,我感觉好极了,买些面包、红肠独自吃着,进餐时还铺上餐巾,捧一本书,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。家人在饭桌上吃饭,不时地看我,有了好菜,母亲也邀我去尝尝,但我一概婉拒。倒不是不领情,而是怕退一步,就会前功尽弃。

  (5)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,对面而坐。虽吃些简单的面食,但周围都是大人,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,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。

  (6)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,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。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,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,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。有时,我踏进家门,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,心里就会愣一愣,仿佛被抛弃了。

  (7)天气忽然冷下来,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,我也传染上了,头昏脑胀,牙还疼个没完没了,出了校门就奔回家。  

  (8)家人正在灯下聚首,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。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,只顾忙碌着。这时候,我的泪水掉下来,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、怄气,是何等的凄楚。我翻着书,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,咬着牙,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,心想: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 。

  (9)可惜,事违人愿,因为一项特殊的事,离一个月还剩三天,身无分文了。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,但她因为饥一顿,饱一顿,胃出了毛病,都没来学校。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。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,只顾冷冷地看我。

  (10)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。早晨我就断了炊,喝了点开水,中午时,感觉双膝发软。那时的周末,中午就放假了,我没有理由不回家,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,更觉得饥肠辘辘。推开房门,不由大吃一惊,母亲没去上班,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,家里香气四溢,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。

  (11)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,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。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。母亲没有强拉,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,说:你不愿意破例,就吃面包吧,只是别饿坏了。

  (12)我接过面包,手无力地颤抖着,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,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,那句话刻骨铭心,永世难忘。

  (13)事后我才知道,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,请假在家,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。

  (14)当晚,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,与亲人同心同德,就如沐浴在阳光下,松弛而又温暖。

  (15)如今,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,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,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,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。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,是一家人。

  (16)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,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,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。

            (选自《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》,作者秦文君,有改动)

 19. 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。(2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20. “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,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,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,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。(3分)

  (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(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21. 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(11)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。(2分)

 22. 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?(2分) 

 23. 仔细阅读全文,简要回答第(10)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。(2分)

 24. 选文用的经历,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?(2分)

 25. 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,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(或她)写几句赠言,帮助他(或她)走出误区。(3分)(不得少于30字。如果写得精彩,奖励1分,最高可得3分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看完文章,再看题目,大家都能发现“通读文章”“整体阅读”的特别重要性。因为,如果没有完整地全面地阅读文章,那么,1920222324题就根本无从答起。在这里,通读全文,读懂全文是首要条件。

读完全文,抓住作者行文的脉络,整个事件就清晰了。据此,我们就可以组织语言后回答19题:选文记录了在母亲的帮助下,改变了叛逆倾向,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。

    20题是要答题者在文章中选择信息的,如果不作全面阅读,就容易有所遗漏;全面阅读大有“会当凌绝顶”的意味,要想“一览众山小”,全面通读就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。三个例子是:1)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。(2)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。(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)(3)受母亲责怪后,静坐示威,饿了一顿。

21题,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是:不吃吧,自己正饥饿难忍;吃吧,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。

22题考查的是组材,这是非通读整体把握后才能思考的题,文章整个写了一个过程,即:“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。

解答23题,要通读全文找到信息:母亲(那天没心思上班,请假在家)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。

24题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回答阅读此文的感受,如果不读甚至不能充分阅读全文是无法答题的。读完全文我们就知道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: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,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,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。

回答25题,原文是思维的起点,如果起点不明,那么岂不是乱想一通?

因此,现代文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读全文,把握脉络,通过整体感知文章,抓住作者意图、观点、思路。

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还不能忽视文章的作者、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,因为这些也是重要信息的来源。

俗话说:磨刀不误砍柴功。把握了全篇的主旨,理清了文章的脉络,再解答后面的问题,就如顺风行船,事半功倍。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,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,似懂非懂,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,结果是欲速则不达,不仅费时费力,还容易答错。 

【模拟试题】(答题时间:15分钟)

使用整体阅读,分项把握的方法阅读下文:

山的呼唤

琼 瑶

1梦中,总听到那山的呼唤。

2从小,热爱山,热爱水,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、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。

3童年时,在故乡湖南的乡间,曾有那么一座山,使我喘息过,使我迷惑过,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,至今,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。那山并不高,遍布着松树,高大的直入云霄。小的只有半个人高,泥土是红色的,土质松而软,没有杂草,没有荆棘,只是,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。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,奔跑着,呼喊着,收集着那些松果,竟日流连,乐而不疲。玩累了,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,倚着它坐下来,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。闭上眼睛,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,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。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,我就在那儿制造着,酝酿着,堆积着我最初的、童稚的梦。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、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。

    (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,始终活在我的心中。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。一座山!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。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。我开始写作,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,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,像《深山里》,像《苔痕》,像《船里的卡保山》……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,只有一篇《幸运草》。

5于是,两年前,随着拍摄《幸运草》的外景勘察队,我上了一座山,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,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,令人迷惑,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。那座山,那座高不可攀、深入云霄的山,那座远离尘嚣、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!那座半是梦境、半是幻境、半是仙境的山!

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,名叫玉山

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,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,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,半在氤氲迷离中。岩石高插入云,松树伸展着枝丫,像一只只巨人的手,托住了整个的天空。

8站在那儿,世界在你的脚底,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。浓密的松树,高大,挺拔,苍劲,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,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,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,顺着苍苔向下滴落。云飘浮在脚下,在眼前,在身边,忽而来,忽而去,忽而凝聚,忽而飘散。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,透过云层,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,遍撒在整个山头。一会儿,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,一会儿,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。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,瞬息万变,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,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。

9夜里,寒月当头,流星数点。山沐浴在月光下,一片清幽,一片朦胧。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,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。山中的夜并不宁静,风在林中穿梭,时而尖啸,如一声壮烈的呐喊。时而低吟,如一支柔美的清歌。除了风声,有隔山的飞瀑,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。有不知名的鸟啼,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。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,有小虫的唧唧,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……这种种的声浪,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,那样让人震慑,让人感动,让人迷惑。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:

10)“来吧!来吧!来吧!来上一座山。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?来吧!来吧!来吧!这就是那山的呼唤。

11梦中,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。我知道,我将重去,我将攀登,一次又一次。因为,那山在呼唤着我。

1970.5.17

1作者为什么说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?

2分别说明第8段和第9段主要的写景角度和景物的主要特征。

3文章先后写了两座山,中间是如何过渡的?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?

4选出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( )。

A文中包含了作者对登的切身体会,也融注了启迪人生的哲理,但并未在这方面作过多发挥,只是点到为止。

B本文描写景物,绘形绘声绘色,并综合运用了比喻、拟人、排比、夸张等修辞手法,浓墨重彩,形象生动。

C琼瑶虽是女性作家,但本文中却不乏阳刚之气,无论写山,写水,还是写云,写树,都显得遒劲有力,大气磅礴。

D文中写到了故国的山,故国的水,故国的大地泥土,这些景物汇成了魂牵梦绕,剪不断,理还乱的缕缕乡愁。

E本文内容上逐层深入,结构上前后呼应。篇末点题,卒章显志,戛然而止,余味无穷。

试题答案

1. 因为现在终于登上了一座高山,实现了童稚的梦,令人喜悦,令人沉迷,心理上得到了慰藉,所以感到踏实。

2主要通过视觉写白天之景,景物的主要特征是多变与神奇。 

主要通过听觉写夜晚之景,景物的主要特征是朦胧与喧嚣(或:并不宁静)

3童年时期故乡的山酝酿了我最初的梦,对那座山的怀念推动着我写作,在众多以山为背景的作品中,最能说出对山的感觉的是《幸运草》,文章借《幸运草》的拍摄巧妙地过渡到下文前面写回忆中故乡的山,用的是虚笔;后面写现实中的山,用的是实笔。

4AB

C项本文不属阳刚,而属柔美,并显得委婉含蓄

D项文中未表现理还乱的缕缕乡愁

E项内容上没有逐步深入


------本文由(哈尔滨家教信息网 http://www.hebjjw.com)编著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哈工大学霸家教中心 |最新学员 |优秀教员 |收费标准 |学员常见问题 |新闻信息 |教员常见问题 |教员须知 |本站简介
哈工大家教中心电话:18745694632  哈工大家教中心QQ客服:1060058408 1060058408(点击即可聊天)
©2024 哈尔滨思敏家教网  http://www.hebjjw.com    版权所有 未经允许 不得转载  本站地图 电子邮箱:13699523152@139.com
网络实名:哈尔滨思敏家教网哈尔滨家教 哈工大家教网  哈尔滨家教哈尔滨家教网
本站搜索关键词:哈工大家教中心 哈尔滨家教网 哈尔滨家教 哈尔滨家教中心 哈工大学霸家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