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原始分数。指学生卷面—L—得到的未经过任
何处理的分数。一般100分为满分,60分为及格。教
师对原始分数统计,可以获知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
与分数分布状况。
(2)平均分。班级学生分数总和与学生数的比
值即为班级平均分,是反映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——
项指标,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。若某
一学生得分接近班级平均分,则说明他在班级该学
科的学习中具有中等水平。若某年级l一6班的平
均分依次为:68.5分、70.2分、69.6分、75.o分、
66.2分、70.o分。可说明4班学生整体水平最高,5
班学生整体水平最低,其它几个班级水平比较接
近。若没有特别的原因。5班的任课教师就要从教学
计划、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查找原
因,及时采取措施,改进教学。
(3)及格率。分数为60分以上的人数占全体学
生数的百分比,若班级学生数为50,及格率为
70%,则说明有35位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上,及格
率反映了达及格水准的学生在班级中的比例。
(4)最高分与最低分。所有学生分数中最高的
一个为最高分,最低的一个为最低分,反映了试卷
分数的上、1;限。
教师通过1:述指标分析,可以了解和比较自己
的教学效果。然而,直接用原始分数记载学生成绩,
有许多缺点。其一是无独立意义。例如,某学生在一
次考试中成绩为75分,这个分数表示他成绩高、还
是低呢?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无法判断其学习进步情
况。只有当他知道了班级的平均分、最高分与最低
分、各分数段的学生数,才能知道自己在班集体中
的水平层次,比较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,其二是具
有不确定性。由于考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
试误差,因此得60分的学生的有关知识、能JJ不一
定比得59分的学生强。即使是同一位学生,在不同
时间内考同一份试卷,他的得分也不尽相同。所以
在某一个分数区间内的所有分数,表示的成绩本质
上是相同的,只不过以不同的几率出现而已。其三
是原始分数不等值,可比性差。例如,在两次测验
中,学生甲成绩由60分上升到70分,学生乙的成
绩由85分上升到95分,这并不能说明甲、乙两人
进步幅度一样大,某学生语文成绩70分,数学成绩
60分,他的语文水平纹高而数学水平钦差吗7正由
于这种不等性,使得原始分数缺乏可加性和可比
性。
(5)导出分数。为了使原始分数具有一定的意
义,使得原始分数具有可比性,需要在原始分数基
础上,改进转换,导出其它分数。例如:百分位数、标
准分数、T分数、综合分数等。
百分位数:为了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相对的位
置,可以把群体分成loo等分,根据学生原始分数
的排列名次,转换成百分位数;技下面公式转换:
PR=loo—L14J午LLAJ
式中R为原始分数的排列名次,N为总人数,
PR为百分位数。
例,班级中学生数为45人,某学生的原始分数
为82分,在班级中排第5名,则该学生的百分位数
为PB=loo—LJ!气字二LJ=90,表示班级中有90%
的学生成绩低于他的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