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。北上广等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富强,中西部城市的悄然崛起,无一不见证着中国的茁壮成长。虽然这些成绩不可磨灭,但是在不断的城市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其中关于农民工的现在与未来的问题,就是急需解决的一个。
近年来,中国城市化速度几乎一日千里,但是城市化水平和众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所差距。中国人口历来居世界首位,即使城市化水平并不十分低,但是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仍然摆在那里。据统计,目前中国的农民数量达到两亿多,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,中国农民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的人口总和!由于一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,而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还并未成熟,无法容纳这么多外来人口,于是引发了一系列问题。
对于农民工涌入地来讲,虽然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,但农民工的许多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。比如被拖欠工资,缺乏工作环境安全保证等。农民工的孩子也因为没有本地户口,连接受教育都成了难题。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作,他们默默地承担起最脏、累、差的工作,但却经常受到那些所谓的“城里人”的歧视。试问,城市里哪栋高楼大厦、哪条柏油马路、哪个娱乐广场不是农民工所建造而成?他们为城市的发展挥洒着汗水,凭什么换来的却是轻蔑与排挤?
“春运”是中国的独特景观,每年浩浩荡荡的春运队伍总会招来很大的关注,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。乡镇人口大量迁往城市,不仅导致交通拥挤,环境污染加剧,对城市的治安管理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。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并未阻挡住农民工迁入的步伐,反而这股潮流越来越猛,如果任其发展,终有一天城市也会陷入瘫痪。
对于农民工迁出地来讲,青壮年的外迁必然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稀缺。虽然现在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,但是产量也无法和手工的精耕细作相比。那么粮食必然会减产。而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空前提高,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,这就出现了供求间的矛盾。虽然粮食可以选择进口,但是中国是人口大国,粮食安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。如若粮食供求的缺口不断扩大,那社会将会面对激烈的动荡。这是从国家政局的角度来看这件事,从文化的角度来看,这也将是一个不小的隐患。农民工的涌出,导致许多村庄甚至变成“空庄”,人都没有了,其文化也必然将慢慢消失。现在那些回老家过年的人一定深有感触,小时候的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一片喜庆,而现在多少房子空着,门前长满了野草。没有了年轻人的活力,许多习俗和活动也就取消了,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积累下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正在被逐渐蚕食……
不仅如此,“留守儿童”、“空巢老人”等字眼更是刺痛着我们的心。尊老爱幼,百善孝为先等古人圣训又被置之何处了呢?不少研究表明,留守儿童患孤独症的概率更大。他们缺乏安全感,加之又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,比普通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。对孩子教育的失败,将会逐渐演变成这个民族的失败。
解决农民工的重点在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对教育的重视。农民工涌入城市,其主要是因为区域发展不平衡。这就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乡镇的发展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努力缩小发展差距。鼓励就地城市化是一条可行之路,这需要科技的支撑,因此对教育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。只有教育跟上去了,农民的劳动素质提高了,才能做到科学管理农业,农民才能富裕起来。农民富裕起来了,自然就不会背井离乡去城市谋生了。当城市与农村人口保持平衡时,那两边遇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中国想要达到这种状态,恐怕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。